宣卫红:土木院2003级结构工程专业博士
发布时间: 2015-06-02   浏览次数: 1753

钟情河海 祝福百年

  【个人简介】:宣卫红,女,现任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投标评标专家、江苏省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3年3月至2010年7月,在河海大学攻读结构工程方向博士。

  在专业上孜孜不倦,不断学习,在科研中认真严谨,不断创新;在工作中勤勉治学,不断奉献;在生活中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她就是河海大学03级优秀校友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宣卫红教授。

回首求学之路

  回首河海的求学之路,她向往河海大学,因为“上善若水 笃学敦行”的河海文化;因为“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朴实的校训;因为有一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老师。2003年她进入河海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吴胜兴教授。对于吴教授的感激之情不胜言表,吴老师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之道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都令她敬佩与感动。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吴老师十分重视对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科研前沿方向。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吴老师帮她从选题方向、文献资料,从试验方案、结果分析、文章撰写都耐心细致的指导。正是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她才得以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顺;正是老师指导和培养,她才得以在教学工作中越做越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对河海老师最贴切的形容,这种“润”,潜移默化,是百年名校师德的彰显,是无私师爱的完美诠释。
  母校给予她知识、方法、思想,是生命中恒久的智慧灯塔,让她收获了太多太多,也在她人生之路上有了更深的烙印。在河海的这段求学历程,是她求学路上最为难忘的一段。
  务实勤奋的校风,时刻激励着她在科研和教学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近几年,她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EI、ISTP收录8篇;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5项。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十多项。负责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废旧丙纶(聚丙烯纤维)地毯纤维化处理技术及其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工程性能研究》。作为骨干参与的江苏省住建厅项目《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砂浆抗裂机理及应用研究》,经省住建厅组织的鉴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2012年度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她负责的《一种新型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空心保温楼板的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获得江苏省第八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获得河北省建设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五。 

师德之传承

  她也是一名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多年,在河海老师身上学到师德、师爱,学到的对学生的关怀、责任、理解和尊重,她都会传承下去。她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学业和科技创新上不容一丝马虎,认真纠正学生每一个错误;她对学生关心疼爱。在她心里,每一个学生都像蚌里的沙粒,只要耐心去洗它、磨它、浸它,终究他会成为一颗璀璨的珍珠。她觉得这种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是她对教育事业最高投入。
  学会做人是她常给学生们说的一句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会做人是一种学习,要向先进、模范学习,要向身边每一个人学习,要看到每个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会做人更是一种实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还应落实在行动上。
  做人在先,做学问在后,她总是和她的学生说,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的更远。

寄语母校百年

  莘莘学子心,悠悠母校情,扬扬心语寄。欣逢母校百年华诞,她满怀激动和感恩。百年来,多少河海学子,满怀着报效祖国的壮志,奋斗在大江南北、为祖国添砖加瓦,为世界服务大众,为母校增光添彩。
  “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再次向母校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愿母校永远辉煌,永远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