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明:土木院95级工民建专业

发布时间:2015-03-27

引源河海 “悬壶”沪地

  【简介】朱万明,男,江苏盐城人,1977年4月生,1995年9月至1999年7月在河海大学工民建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2年3月在河海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网点管理处副主任、院地球物理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院地质环境监测站主任。2011年8月任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办公室主任。

 

 
美丽邂逅

  从盐城的一座小城,孤身来到南京这座繁华都市,朱万明像一条久别大海的鱼儿,毫不犹豫地跃入河海的怀抱。
  在这里,他从一位默默无闻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卓越工程师;在这里,他知遇了让他一生都获益匪浅的良师;在这里,他相识了来自天南海北却情同手足的益友。他永远也不会忘记从图书馆到水利馆的那条铺满金黄落叶的大道,也不会忘记夏天与同学围坐在工程馆宽大草坪上分享西瓜的清爽,更不会忘记硕士阶段导师对他的谆谆教诲。
  那一年,在古林公园的班级烧烤,火苗熊熊,映出的是班级的凝聚力;那一年,游走在山西路上品尝的一碗红烧牛肉面,热气蒸腾,温暖的是同学真挚的情谊;那一年,团坐在管理楼中观看期待已久的电影,静默无声,流淌的是河海生活的惬意。毕业已有十几年了,毕业十周年时回到河海时的那种激动却依旧存在,河海,是朱万明一辈子的挂念,无论走出多远,他都会将目光深深停留在清凉山下。

妙手申城

  自2002年研究生毕业,朱万明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勤勤恳恳,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解决了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
  2006年至2007年,他主要负责房屋质量检测及防汛墙安全鉴定项目。在此期间,完成了杨树浦水厂、焉息堂等优秀历史建筑检测工作。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建筑物大都建于20世纪初,大量图纸缺失,建筑立面复杂,结构形式多样,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多次进行了改建和扩建,这些先天不足的因素给房屋检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项目组采用普查、数码照片勾描以及实地测量的方式,恢复和编制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和剖面图,建立了完整的优秀历史建筑档案。在检测过程中,首次使用了拍摄数码照片和全站仪坐标实测的方法,较为精确地恢复历史建筑的立面,为开展房屋质量鉴定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朱万明也进一步拓展了检测领域,完成了5段防汛墙的安全鉴定工作。该项工作涉及到材料强度检测、钢筋位置探测、墙体的变形测量、断面测量等多项工作,而测量是安全鉴定中最为基础性的工作,通过实地测量,可以提供防汛墙高程、差异沉降、错位以及倾斜等变形信息,同时为防汛墙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从而为防汛墙的日常管理、维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上海市的城市安全贡献力量。
  2008年在与同济大学合作的过程中,朱万明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申通地铁集团下达的“软土地区地铁隧道长期沉降效应及隧道结构分析研究”中“隧道纵向长期沉降现场实测分析及区域地质环境相关性研究”子课题的研究。该课题以地铁监测数据为依托,深入分析其变形规律,详细阐述了区域地质环境变化对隧道沉降的影响,并以大量的监测数据为事实,提出隧道长期沉降控制与保护措施建议。首次在科研项目中采用隧道内道床沉降,管片差异沉降,管片收敛变形,隧道周围地质环境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列车运营时道床和管片振动加速度,管片接缝张开度等多种综合监测手段及方法开始轨道长期沉降的实验研究,提出的运营地铁隧道长期沉降变形安全控制标准和隧道长期沉降的控制措施、地铁隧道安全保护及管理措施等成果具有创新性,对于新建盾构隧道的设计和施工、隧道安全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朱万明还参与了“地面沉降测量规范”的编制研究,主持实施了唐镇区域水准路线的实验,通过精密光学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二者测量结果的对比,表明在地面沉降测量中利用电子水准仪进行日常观测是可以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从试验的结果也可以看出日照对电子水准仪的测量结果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容易出现同符号累积现象,因此地面沉降测量中应强调,凡东西方向的测线必须分上下午对称观测,以充分抵消日照对水准测量往返闭合差的影响。
  朱万明一直在生命线工程(轨道交通、高架道路、桥梁、防汛墙、天然气骨干网等)长期沉降监测项目中担任总体负责。根据上海市地铁运营的特点和沉降观测要求,制定适合于轨道交通的定期沉降工作流程和作业标准,并确定了隧道内监测点距离较近如何开展测量的技术方法,即将部分监测点纳入到二等水准路线进行往返观测,并固定测站、固定转点,其余监测点按中视点法进行测定,该种测量方式得到了测绘技术专家的认可。同时,根据《上海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三年行动计划(2009.7-2012.6)工作实施方案》及对《关于开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相关技术规范及管理研究的请示》的批复,开展了《上海市政工程地面沉降监测规程》的研究,该课题研究成果作为系统内指导市政工程定期沉降监测工作的技术规程,是本市市政工程定期沉降监测的技术支撑,对保障地面沉降、市政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该课题的项目负责人,结合上海市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及地质结构的差异,针对市政工程如轨道交通、越江隧道、高架道路、天然气管网、磁悬浮等的结构及沉降变形特点,开展了试验及相关研究工作,为该规程的颁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期间,朱万明还曾担任“上海市地下水和地面沉降动态监测与研究”项目中“地面沉降常规测量”子项目的项目负责人。该项目中包含分层标组测量、陆家嘴区域水准测量、中心城区面积水准测量、GPS地面沉降测量以及地下水位监测。朱万明主要承担外业组织实施、数据分析以及成果编制等方面工作,能够采用多种测量手段,结合区域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时分析区域地面沉降发育分布特点,为地面沉降防治提供了第一手基础数据。

心系母校

  在母校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朱万明也表达了他对母校及师生的祝福。他说:“当大家怀揣梦想进入大学校园,面对丰富多元且可自我掌控的多彩生活时,切不可彻底放松和放空自己。
  作为一名平凡且普通的校友,给河海学子们一点小建议:要学会控制和分配时间。大学阶段具有大量的可支配时间,希望大家可以学会利用空闲时间,认真思考,做好人生的第一个规划,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事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建议大家可将能够自行支配的时间分为三份:一份用来交朋友,获得最真诚的友谊,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互勉共进;一份用来走出校园,看看外面的世界,增长见识和阅历,学会与人沟通的能力;一份用来自我学习,这一点最为重要的,要为实现未来的既定目标早作准备,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职业选择,不断给自己的人生进阶助添动力。”
  最后,他祝愿所有河海学子有一段开心的大学时光,都能学有所成!祝福母校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