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

发布时间:2018-07-21



陈龙,男,江苏盐城人,博士,教授,硕导、博导。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重点开展能量桩-土相互作用机理、软土地基处理新技术开发、废弃土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1项、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一等奖等省奖项10余项。共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1篇。参编专著1部,规范4部,申请专利60余项。

教育经历:

1. 2008/9~2015/6,河海大学,岩土工程,博士

2. 2004/9~2008/10,南通大学,土木工程,学士

3. 2013/11~2014/2,香港科技大学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

1.2025/5~至今,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教授

2. 2022/6~2025/5,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青年教授

3. 2018/6~2022/6,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

4. 2018/1~2018/6,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研究员

5. 2015/7~2018/1,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博士后

主要学术论文:

[1]    Chen Long, Li Desheng, Chen Yonghui, Zhu Yi, Shang Kaizhe. Consolidation solution of ground improved with artificial solidified crust–vertical drain[J].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2025, 53(5): 1145-1155.SCI

[2]    Chen Long, Chen Yong-Hui, Tang Pan-Pan, Zhang Wan-Lu.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investigation of long-term leachability of Nickel in re-molded cement-stabilized sediments[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25.SCI

[3]    Chen long, Zhang Wanlu, Zhao Lunyang. Thermo-poromechanical behavior of saturated slit clay: experiments and constitutive modeli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25. SCI

[4]    陈龙,胡逸凡,陈永辉,朱蕾,张体浪. 砂土中能源桩承载力受热冷循环影响的离心机试验[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25, 60(01): 83-92.EI

[5]    陈龙,胡逸凡,陈永辉,黄铭,张体浪. 桩顶荷载作用下细长能源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 2025, 1(38): 83-94.EI

[6]    Chen Long, Hu Yifan, Ye Zi, Zhou Yang, Kong Gangqiang, Chen Yonghui. Centrifuge modelling of end-bearing slender energy pile performance under temperature cycles[J].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2024: 1-12.SCI

[7]    Chen Long, Xie Chen Lei, Ye Ze, Chen Yong Hui, Chai Zhe Wei, Li Yun.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shallow-buried pipelines during road widening: Field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J]. Geo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24, 38(1):15-28.SCI

[8]    陈龙,柴浙炜,沈政,陈永辉,谢晨雷,李德晟. 就地固化土层联合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3, 42(10): 2578-2587.EI

[9] 陈龙,陈永辉,李德晟,陈庚,闵凡路. 明挖隧道固化土的重塑及重金属浸出特性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 2023, 36(11): 335-344.EI

[10] Chen Long, Dong Junquan, Wang Fu-Xi, Gao Shihu, Xu Hongyue, Zhang Yi. Integration of a New Sheet-Pile Wall and Old Gravity Revetment - a Stability Study[J].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2019, 56(3): 210-216.SCI


主要发明专利:

[1]    陈龙, 张嘉乐, 谢晨雷, 陈永辉, 陈庚. 一种连续行进式远程检测路面隆起及沉降的装置及方法, ZL202211218262.6, 申请日:2022.10.02 (发明专利、授权)

[2]    陈龙、胡逸凡、柴浙炜、陈亮、李佳、谢晨雷、张嘉乐. 一种滩涂地区远程静音地基快速冰冻固化处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ZL116356796A, 申请日:2023.1.29 (发明专利,授权)

[3] 陈龙,朱蕾,陈永辉,牟美奇,陈庚. 一种基桩屈曲临界荷载试验装置及方法. ZL201920249922.4, 申请日: 2019-05-21(发明专利,授权)

[4]    陈龙王福喜,陈永辉,史江伟,刘旭,陈庚. 一种护岸结构及施工方法, ZL201610653657.7(发明专利、授权)

[5]    陈龙, 陈永辉, 陈庚, 崔健, 左殿军, 高世虎, 张宇亭. 用于冰冻成孔现浇混凝土桩的沉管及冰冻成孔现浇混凝土桩的施工方法,ZL201510190787.7(发明专利、授权)

[6]    陈龙,陈永辉,刘林,陈庚,刘旭,叶蕾. 用于建造人工岛的钢模及施工方法, ZL 201510351898.1. (发明专利、授权)

专著:

[1]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技术及应用》(第二版),2017年,排名第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编规范:

[1] 浙江省地方标准,公路工程强力搅拌就地固化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33/T 2383-2021),2021年,排名第5

[2]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道路工程弃土泥浆现场固化与利用技术标准(DG/TJ08-2382-2021),2021年,排名第4

[3]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人造山工程技术标准(DG/TJ08-2358-2021),2021年,排名第23

[4] 浙江省交通行业建设技术指南,公路路堤就地固化(强力搅拌法)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2018年,排名第21

奖励信息:

[1] 软土地基沉降控制刚性桩复合地基新技术与应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6,排名:6/6

[2] 航道工程垂直护岸新技术、新理论及工程应用,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2,排名:2/10

[3] 塑料套管微型桩复合地基技术与工程应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5,排名:2/6

[4] 淤泥软土快速就地固化和高效资源化大规模利用装备与关键技术,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23,排名第8/11

[5] DB33/T 2383-2021《公路工程强力搅拌就地固化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标准创新奖,2024,排名:4/15

[6] 路堤工程就地固化方法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浙江省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3,排名:6/8

[7] 人造山工程技术标准,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工程标准设计一等奖,2023,排名7/8

[8] 道路工程弃土泥浆现场固化与利用技术规程, 2023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工程标准设计项目二等奖,排名4/8

[9] 软土就地固化技术、装备与工程应用,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排名:5/15

[10] 废弃土就地固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20214/10

[11] 新工科背景下岩土工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探索,河海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排名:6/6

[12] 泡沫混凝土长期耐久性及结构合理性研究,浙江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17,排名:7/7

[13] 带受力盘塑料套管混凝土桩加固软基试验及设计理论研究,上海市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6,排名:8/9

学术兼职:

[1]  中国水利学会疏浚与泥处理利用专委会副秘书长、委员(202011~202511月)

[2]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专委会委员(202112~202512月)

[3]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秘书、青年委员(20201~20251月)

主讲课程:

本科生:《土力学》、《土力学实验》、《基础工程》

联系方式:

Emaillongchenhhu@163.com

 

每年招收3~4名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热烈欢迎有志青年加入,欢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