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8-08-10

研究所概况

河海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所主要致力于铁道、公路、城市道路、机场和港口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营、养护和管理等方面研究。在特殊土路基及边坡处治技术与理论、低碳安全的道路总体设计理论与技术、BIM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与开发、交通基础设施施工及运营监测仪器研发、高性能长寿命路面建设养护理论与技术、生态环保安全型路面新材料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河海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所近五年科研经费约4000余万元,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包括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数十项省部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 检索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

河海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所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人。

主要研究方向

1.特殊路基工程处治技术与理论

研究特殊土地基上的路基工程及特殊形式的路基工程,为特殊对象的复杂科学问题,包括深厚软土路基、高填方路基、深开挖路堑、特殊土填筑路堤及浸水路基等工程的稳定和沉降控制技术与理论,是国家重大基础建设工程,诸如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以及京沪高速铁路等工程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路基加固及填筑控制理论,开发深厚软土路基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加固方法和软基路堤长期变形的控制技术,建立膨胀土填筑路堤的处治技术和理论;路堤拼接变形控制技术,开发适用于路基拓宽工程的加固技术,建立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沉降控制标准。

路堤拼接变形控制研究(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膨胀土边坡治理——引江济淮试验工程(国家“十三五”百大工程之一)

2.边坡软基处理方案与监测分析

以公路边坡和水利工程边坡的复杂软基改造和加固为主要对象,开发了具有耐腐蚀高强度性能的纤维聚合物筋锚杆结构加固边坡技术,替代传统钢筋锚杆解决锚固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开发具有耐腐蚀高强度性能的纤维聚合物筋锚杆结构加固边坡技术,替代传统钢筋锚杆解决锚固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提出边坡软基处理稳定性的监控方案,实现了边坡软基处治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测和动态评估。

国内外首创:耐酸碱的B-GFRP锚杆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边坡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

3.低碳安全的道路总体设计理论与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道路建设,道路的设计及相关研究面临着机遇,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其中,环境约束和资源约束是主要的突出矛盾。道路设计和研究中需要体现以人本的要求,注重道路安全性、舒适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安全是道路设计和研究中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安全包括工程实体安全和运行安全,包括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多方面;低碳节能的道路设计理念从道路几何线形、路基路面、立交等多方面进行研究。道路的几何设计、安全评价、环境景观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都是实现低碳安全道路的重点问题。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道路几何线形综合设计指标的研究;基于道路运行速度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4. BIM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与开发

针对公路工程“线长、面广、量大”以及“不规则体”、“基础设计原理”等方面差异性,研究公路工程BIM技术的实现途径和方式。在公路三维设计CAD的基础上,实现三维数字化设计,并采用专业CAD软件自动构建公路主体及各类构造物的BIM模型,根据相关BIM标准和编码规则,逐步实现由专业CAD软件对模型进行属性赋值和信息关联,以可视化的方式指导公路施工。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或移植其他如公路管理系统等应用平台。

基于BIM技术的雪堰枢纽桥梁上部结构模型

基于BIM技术的雪堰枢纽桥梁下部结构模型

雪堰枢纽BIM模型渲染图

5.生态环保安全型铺面结构与材料研发

研究针对道路工程建设中节能减排、低碳施工,推动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发展战略。在路面设计中引入了生态环保的理念,开展了透水路面、橡胶沥青路面、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再生沥青路面和旧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人造沥青等生态环保安全型铺面结构与材料的研究;并对废弃材料再循环、低品位原材料高价值使用和环保生态型外加剂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生态环保安全型铺面的设计思路,研发出了多种环保型道路新材料。

新型沥青混合料温拌添加剂研发

基于RGB图像分析技术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合效率研究

基于离散元模拟的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天津海河开启桥复杂条件下层间受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