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辉

发布时间:2022-02-03


陈永辉,男,1972年出生,浙江东阳人。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河海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党总支书记、河海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岩土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软土工程方向的研究,在软基加固机理和新技术开发、淤泥固化和资源化利用、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以及软土工程固结变形计算理论和控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和重大工程实际应用。
      
已累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水利部“948”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水利部技术示范项目等重大项目10余项,主持省市科技计划、基金和重大工程项目6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1部(2版),主编和参编指南和规范6部。授权发明专利3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6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2),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1)、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英才人物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合计18项。


研究方向
1.
软土地基处理与工程安全
2.
淤泥固化及废弃土资源化利用
3.
环境岩土工程
4.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主讲课程
        
土力学实验
        
现代地基处理技术
        
现代岩土力学

学术兼职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水利学会疏浚与泥处理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南京土木建筑学会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软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库湖泊疏浚淤泥低碳高质利用的关键技术与装备, 2025.1~2028.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杂荷载作用下流态固化土浇筑型路基填料的受力变形特性及机理研究,2022.1~2025.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超长细比路堤桩屈曲理论及透明土模型试验研究,2012.1~2015.12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分专项:高含水率疏浚泥堆场综合处置示范工程关键技术测试与分析,2015~2017

水利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河湖底淤综合处理与利用技术研究,2012~2014        

水利部“948”项目:淤泥就地固化关键设备的引进与技术研究,2014~2015

水利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复杂工况下江河治理垂直护岸关键技术研究,2015~2017
水利部技术示范项目:河湖底泥固化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与推广,2017~2018

浙江省交通科技计划项目、上海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等数十项。
       

获奖情况
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8项。

《软土地基沉降控制刚性桩复合地基新技术与应用》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2

《淤泥软土快速就地固化和高效资源化大规模利用装备与关键技术》获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

《软土就地固化技术、装备与工程应用》获2021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

《航道工程垂直护岸新技术、新理论及工程应用》获2022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

荣获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个人)奖。

荣获2021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英才人物奖。

《废弃土就地固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获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排名第1

《塑料套管微型桩复合地基技术与工程应用》获2015年度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1
《一种桩土互动浆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施工工法》获2014中国专利优秀奖,排名第2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TC)加固软土地基试验研究》获2010年度中国公路学会排名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1

  ……

联系方式
       
电话:13967150961
       
邮箱:yonghuic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