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本科生在第九届江苏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中喜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4-04-29

2024427日,第九届江苏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决赛在淮阴工学院举行。在学院精心组织和指导教师辛勤指导下,由我院2021级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组成的河海大学代表队取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的优异成绩。

其中交通工程专业2021级唐亚琪、秦子晗、于志诚、胡峰、赵晨宇同学组成的团队(指导老师:朱浩然、陈晨)获得一等奖。参赛作品“道路CT——路面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数字化检评技术”针对典型路面结构内部病害,基于Gprmax软件建立了电磁仿真模型,并模拟不同注浆修复等级,分析了注浆前后电磁波信号的时频域特征参数,建立了评价注浆修复效果的分级评价指标;依托高速公路注浆修复实际工程,采用三维探地雷达对注浆前后的路段进行实测,提取了电磁信号数据特征,结合取芯分析结果,验证了注浆修复效果分级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基于Voxler软件建立了注浆前后路面结构内部病害的三维数字模型,直观呈现了注浆修复效果,并实现了修复效果的全域精准评价。

交通工程专业2021级韩雪、覃小容、张俊、张文强、陈禹嘉同学组成的团队(指导老师:刘圣洁、刘泉)获得一等奖。参赛作品““舒视智行”—基于路面病害预瞄技术的舒适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首先利用YOLOv8算法对路面病害的图像数据进行训练、验证与测试,建立路面病害预瞄技术模型,为智能汽车提供“眼睛”;之后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路面病害与人群主观反馈的舒适度数据进行分析与训练,建立路面病害-舒适度等级评价模型,为智能汽车提供具有人类主观意识的“大脑”;最后,根据上步评价模型反馈的舒适度等级,在安全性前提下,引导车辆做出能够最大程度提升舒适性的行驶策略,为智能汽车提供人类可主观操控车辆的“神经”,以达到智能舒适辅助驾驶的目标。通过本作品的研究,智能汽车不再是单一遵循预设指令的机械,而是变成了能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实时优化行驶策略和考虑乘客舒适性需求的智能体。

交通工程专业2021级王彩娟、鲁万明、陈鑫、何阳、陈芳源同学组成的团队(指导老师:杜牧青、李锐)获得二等奖。参赛作品Kiss-and-Ride出行场景下的落客转乘组合路径规划方法为应对当前城市内部长距离出行中,单一交通方式成本高或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兼顾时间和费用的双目标出租车落客转乘(Kiss and Ride)组合路径规划方法。采用双目标标号算法、设计综合成本函数、引入时间价值系数、设计二分搜索算法解决应用中多项难点,输出多样化方案。以南京市多模式交通网络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提供出租车和地铁联合出行的最优路径,推荐的方案能覆盖不同时间、费用敏感度下的出行需求,运行效率较高,具备商业应用能力。

江苏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是在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指导下,由江苏省城市科学研究会、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以及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区域性大学生科技竞赛,每年举办一次。


我院学子连年在江苏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中取得出色成绩,不仅是学生勇于创新、奋勇拼搏的生动写照,也彰显了学院创新精神薪火传承式培养的卓越成效。

此次比赛还得到土木与交通学院郑长江、赵海伟、杨海飞、陈俊、吴建涛、张小丽、李红伟、韩新禹、李倩等老师的精心指导,在此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