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托:土木院90级工民建专业

发布时间:2015-01-16

我与河海有个约会

    【简介】杨万托: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工程建设处处长,高级工程师。1990年9月至1994年6月,本科就读于河海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94年至1995年河海大学班主任;1995年9月至1998年6月在河海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攻读硕士。

初见便倾心

    静静地走在这条铺满金黄落叶的幽静大道上,我能感受到前贤、智者的气息如同流水般在这里穿梭涌动,厚重、深邃、睿智。

    二十五年了,再回望,河海,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疾疾而过,却留下重重一笔。

    我来自一所不知名的农村中学,当年,极低的大学升学率,我幸运地迈入大学的门槛。但志愿填报时,在专业和学校选择上我迷茫了,班主任一席诙谐却中肯之言成就了我与河海的一段缘,他说:“学建筑吧,将来盖房子,总有饭吃!”于是那年夏末,我背着行囊来到了清凉山下。

    九十年代,虽然改革开放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大家并不富裕,我们很多人都是靠助学贷款才完成学业的,有的人长期在老食堂买廉价的饭菜,有的人做家教挣生活费,有的人大学四年只回过一次家。然而艰苦的生活并不能阻挡我们求知的欲望,“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成为我们当时努力努力再努力的精神支撑。记得当年我们入校遇到新要求,英语不过国家四级就拿不到学位证书,这让我们这些英语底子薄的人特别担心,每天背单词、听英文磁带、做各种四级训练题,我们315宿舍的五个兄弟,每周除了吃饭、睡觉和傍晚的锻炼,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每天我们一起出门,一起学习,一起回宿舍。图书馆、北教、工程馆、水利馆……只要是可以上自修的地方,都曾留下我们的足迹,也因此,我们 5个人的成绩还算较好,都顺利拿到了学位证书,我还以均分第一的成绩被保送读研究生。当然,年轻人也有不羁的时候,节假日我们爬过紫金山、游过玄武湖,也有看录像到半夜三更回来,爬落水管回宿舍的“奇遇记”,我甚至在暑假里,背着一台虎丘相机独自到庐山玩,现在回想起来,都是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人海茫茫,路途漫漫,我们其实是分散在大江南北的沙砾,是河海让我们相聚在一起!在四年的征途中,河海的清泉荡涤着我们的灵魂,磨砺着我们的心智。直到现在,在步履维艰时,我们都能彼此获取前行的力量。

    儿时不识师恩重,长大才知老师亲。河海,不仅给了我一群彼此激励共同成长的挚友,还让我遇到了我终己一生都获益匪浅的良师。河海的很多老师都有一线生产经历,实践和理论水平非常高,当然对我们的要求也特别严。我记得上“单层厂房课程设计”时,我做的特别快,第一个交图纸,楼文坚老师仔细检查过后,对我说,计算没有问题,图也没有问题,但你的仿宋字写得不好,我只能给80分!这个“80分”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时刻提醒我一个在各方面都必须做的出色的人才能真正称得上一个优秀的人。我还记得教我们“钢筋混凝土”的张歧宣老师,也是我研究生时的导师,特别认真,要求也特别高,在我做试验的时候,他亲自到场指导我安装仪表、指导我分级加压,和我一起读数,一起分析试验数据,我的论文先后被改过八、九遍,最后一次,老师居然给我一个一个的修改标点符号,让我真正体会到科学不能有半点马虎,要对我们所从事的事业认真对待,严格要求自己。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记忆犹新,也不知不觉地影响了我,让我养成认真、严格的工作习惯。匆匆岁月从指间略过,斑白的双鬓却孕育了桃李芬芳。感谢河海,让我有幸知遇如此众多的良师益友,他们用胜过父爱的严竣,超脱母爱的细腻,堪比友爱的纯洁滋润着我,为我点亮未来的启明灯。

离开许久,甚是思念

    主干道上的梧桐树,现在还好吗。无论是夏天,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密密的织成一条宽大的荫道,习习凉风穿透闷热给人送来丝丝清爽。抑或是秋天,落叶纷飞的季节,满地枯叶踩上去嘎吱作响,像金子一样耀眼,与万里无云的天空交相辉映,带来秋高气爽。还是冬日正午,捧一本书躺在工程馆门前的草坪上,煦暖的阳光照在身上,仿佛回到初夏,偶有梧桐枯叶轻轻飘落,温暖中更添一分诗意。那排粗壮的有标志意义的梧桐树,当初喜欢,如今依旧偏爱……

    书香浓郁的图书馆,现在还好吗。喜欢图书馆阅览室里宽大的桌子,每天能在那里占一个座位,上上自习、看看书,便是最美不过的事了。每张桌子上星星点点的黑色笔迹,都在诉说着它所见证过的刻苦和坚毅。隔壁,藏书室里密密麻麻的罗列着各类参考书,随时给渴望充实知识的灵魂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洗礼。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大抵就是在描述当年那种生活吧。当初依恋,如今依旧想念……

    绿草如茵的操场,现在还好吗。犹记得曾经,只要有时间,我总喜欢在跑道上一边跑步一边听英语磁带,虽然听不太懂。我也喜欢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虽然我的球技并不好。直到现在,只要有空,我都会到河海的操场上去走一走,听一听河海的呐喊,嗅一嗅青春的激情。那个地方承载了我太多的热情、无畏和勇敢,以至于时至今日每一次迷茫和徘徊,我仍然想要从那里汲取力量!当初疯迷,如今依旧痴狂……

    河海的食堂,现在还好吗。印象中,当年我们在校的时候有两个食堂,上食堂偏辣,下食堂偏甜。男生饭量大,每个月的定量不够吃,女同学剩余的饭票没少支援我们。我和同学们都很想念大排的味道,毕业二十年聚会的时候,特意请小师妹帮我们从食堂买了几份品尝,大家都说仍有当年的味道。仍有当年的味道,却也不过是与现今大排的做法相比较,依稀残存曾经的影子,那种感觉说起来大家也会觉得有些伤感吧。7毛钱的大排现在再也吃不到了,大排还在,却再也不是原原本本最初的样子,而我们,再也回不去当年……

    对河海的感情非一朝一夕铸就,友情也好,师恩也罢,抑或校园里的每一处留下足迹的角角落落,每一次提起,总能激荡起内心层层涟漪。

    二十五年前,与河海相约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我为的是汲取营养,蓄积搏击的力量,挥洒不尽的激情与生命的火光。在这里,自己的愚知幼稚,自身的庸俗偏狭,所有的善意和感悟都蕴藏在河海清澈的凝眸中,她使我深深地懂得,强者对人生最完美的诠释,是一种振作,一种成熟,一种坚强,一种超脱的魅力。

    校门深处梧桐树的叶子黄了一年又一年,我虽无缘看它次次重生,但每一次归来它都能呈现给我当初熟悉的姿态,就像河海于我,无论我有多少日子不在它的身边,它都永远屹立于我心。

    家人与家,我与河海,此情终生不易!